小屿珊瑚列画屏 耕海万顷产业兴
——大连市长海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书写中国渔业新篇章
长海县海洋发展局
长海县大长山岛
长海扇贝
长海海螺
休闲渔业
獐子岛海洋牧场
广鹿岛是长山群岛中离陆地最近的一个大岛,站在南台山的观景台上东望,长山群岛诸岛美景尽收眼底。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獐子岛、格仙岛、瓜皮岛等均清晰可见,如果当天海面没有雾,连海洋岛也依稀可见。
长海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主要包含獐子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海洋岛、广鹿岛5个镇部分陆地和海域,产业园总面积为118万亩,扇贝、海螺等主导产业养殖面积为102.8万亩。
长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工作,2022年共召开8次产业园工作相关会议,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是强力推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园区倾斜。目前有扇贝、海螺精深加工企业29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一家、省级三家。壮元海公司和獐子岛集团在沪深交易所上市。
产业园主导产业实现上下游链条协同发展,产业化率达到85%。2022年,产业园扇贝、海螺等加工产值69.2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3∶2∶1。建成绿色长海商城线上线下融合商务平台,水产品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值达到35%。已形成集扇贝、海螺等繁育、养殖、加工、质量控制于一体的标准体系,引领全国渔业行业发展。
创新智慧海洋发展,主导产业兴旺发达
在海上养殖不同于在陆地耕种,地里庄稼长得怎么样,农户随时到地里看下很方便,而在茫茫大海中,要随时监控养殖情况可不容易。大长山海陆一体化平台运行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大长山岛的养殖户于晓介绍说:“这个平台首先保证了我们的养殖安全,遇到刮风下雨天,很难到现场察看,现在通过手机就能监控到养殖海域情况,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海水温度、盐度等指标,便于我们了解情况进行智慧养殖。”
由大连望海大数据信息有限公司牵头,建设长海县数字空间基础示范基地,在国内率先开展“海陆信息一体化”建设,建成渔船渔港智慧监管、数字生态信息化服务、智慧港航信息化、数字渔业数据服务、数字城管信息化管控、数字应急信息化管理、近海安全生产智慧管控、涉农电商服务等平台系统,加快智慧养殖设施信息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实现养殖海域实时监测,提高设施渔业生产管理水平。
建设水产品养殖传感网络,开展对水温、流速、盐度等指标监测,实现精准管控和智能养殖。推广渔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开展数字渔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水产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产品消费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全县5000余户养殖户获得精准数字化服务。
大连望海大数据信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目标识别可为打击海上违法作业、海上偷捕偷盗,越界捕捞,海上事件取证,海上应急救援等提供帮助。对重要的港口、码头及人口活动密集区域实时监管;提高船舶进出港口的管理水平;提高海上抢灾救险,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能力。
长海县不断提升主导产业智慧化水平。涉海渔船智能化管控平台24小时运行,建立完善渔船管理数据库,全县8684艘渔船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纳入智能化管控。建设海洋牧场多功能信息监测平台8座,与大连市海洋牧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测水质、水文、气象、鱼群动态等信息,并对生态环境和生产运营进行实时预警、预报。运用水下视频监控技术,对人工鱼礁区、底播增殖区、养殖网箱实时监测,实现海洋牧场可视、可测、可控,产业园装备化率达到80%以上。
智慧海洋推动长海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实现产业兴旺发展。加快扇贝海螺种苗产业创新,年产优质扇贝种苗70亿颗,采集原生态贝类种苗40亿颗,扇贝、海螺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6%;加快成果转化和新技术设备应用,2022年新增海水养殖科研项目4项,2022年科研经费同比增长5%以上。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产业园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5%;扩大扇贝海螺养殖业规模。扇贝、海螺主导产业总产量达到26.8万吨(扇贝产量24.5万吨,海螺产量2.3万吨),产值91.43亿元。
创新生态立体养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耕海万顷,养海万年,不能总向大海索取。近年来长海县通过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以及增殖放流等方式,使渔业资源修复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海洋牧场能够在养护渔业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渔业产量,并能够保证产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往海底投礁石相当于给海洋生物盖房子,房多了有地方生存了,海底生物能够安家了,给海洋生物打造一个可栖息的场所,实现海洋可持续利用。上面是浮筏养殖,下面有人工鱼礁,形成养殖模式立体化、品种多元化、作业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大连壮元海生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强介绍,壮元海海洋牧场所处海域条件优越,通过建造大面积人工鱼礁,养殖期间无需投放饵料和药品,保证产品天然品质,具有开放、生态的特点。
壮元海海洋牧场示范区以大连海洋大学为技术依托,经过大连壮元海生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年努力建设,示范区的浮游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群落结构得到了改善;浮游生物群落的改善对人工鱼礁区的底栖生物群落及游泳生物群落产生了积极影响,食物网结构更合理、稳定,生态效益显著。
长海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主导产业生态健康发展。扩大扇贝海螺绿色生态养殖规模,加强园区核心基地海螺扇贝原种保护区建设,保证主导品种遗传性状稳定,保障扇贝海螺品种选育开发可持续发展。扩大扇贝海螺增养殖规模,开展扇贝海螺底播增殖混养套养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发浅海贝螺资源养护模式,联合科研院所推进扇贝海螺苗种自然采集和生态育苗。扩大扇贝海螺水面养殖规模,鼓励轮养套养相结合。到2024年,扇贝海螺生态养殖规模将达到118万亩。
加强养殖加工废弃物处理利用,限制陆地处理贝壳附属物,鼓励在海上平台进行初级处理。引导扇贝海螺加工企业开发贝壳加工技术和产品,鼓励开展贝壳艺术品加工和贝壳粉碎制作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材料。严格控制扇贝海螺加工尾水处理,严格限制加工尾水直排入海。建立扇贝海螺养殖病敌害监测长效机制,制定扇贝海螺规模性病敌害爆发应急处理预案,对死亡扇贝海螺开展无害化处理。到2024年,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率达到85%以上,实现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率达到43%。
加强生态宜居海岛建设。坚持“渔业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在产业园内开展美丽乡村、宜居村庄和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推动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向产业园集中。重点实施海岛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扇贝海螺主题节等工程,将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等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创建渔业富县、旅游强县、环境友好、生态和谐发展新格局。2022年,全县26个涉农村(社区)全部完成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在辽宁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拓宽渔民富裕之路
扇贝是长海县的主导产业,这些年养殖户最大的困扰就是买不到好苗。虾夷扇贝最早在40多年前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从日本引进,在长海县安家落户并成长为最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但也面临着品种退化、产量低的困境。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2012年从加拿大引入优质虾夷扇贝群体与长海县本地群体杂交子代进行连续4代选育获得高出柱率新品系,后期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又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从加拿大引入风向标扇贝,利用种间杂交技术,突破苗种繁育壁垒,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子代。
2021年6月,长海县小长山镇复兴村扇贝养殖户王厚志,从长海县聚億鑫海珍品有限公司获得一亿枚风向标种苗,养殖大获成功:“风向标贝的特点是贝柱大也就是个体大、存活率高、饱满度高,每斤卖价要比普通扇贝高两到三元,每笼产量还要增长10斤左右。”
风向标扇贝与虾夷扇贝基因基本相似,但比虾夷贝体型大,贝柱粗壮,适合长海县海域水温环境生长。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在长海县与聚億鑫公司合作育苗,聚億鑫公司经理于元福认为:“这是最接地气的新品种,选择留在长海县做非常好,把整个产业园盘活起来,带动老百姓把扇贝产业做强做大。”去年他给8户养殖户提供风向标贝种苗,今年还要扩张,将带动30户以上。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海洋水产业为主体,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冻鲜品冷藏物流、渔业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在种、养殖业方面,公司拥有120余万亩海域,通过“政府+银行+科研机构+公司+农户”的“五合一模式”将海洋苗业、增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仓储物流业等各产业链条打通融合,深化与渔民组合的合作。
通过订立合同、分红等方式链接农户,农户在公司的标准规范和引导下开展工作,形成共同体,有效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公司主动承担带动当地渔民共同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公民责任,使渔民和渔民组合成为公司产业链条的受益者,平均年带动大连当地渔民增收4000余万元,有力惠及了地方海洋经济。
长海县持续创新联农带农增收模式,通过“公司+基地+渔民”“公司+合作社+渔民”等形式,实现扇贝和海螺产供销有效衔接,建成扇贝和海螺等农业合作社33家,平均每个行政村具有特色渔业合作社一个,农户加入合作社比例79.3%。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8万元,高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
打造三产融合发展平台。以园区化建设为引领发展现代渔业,融合发展关联产业,打造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加快构筑利益联结紧密、互利共赢机制,积极培育发展渔业产业化联合体。2022年建成扇贝海螺产业化联合体4个,到2024年,将建成扇贝海螺产业化联合体5个以上。
文章内容来源:农民日报2023年3月29日第004版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