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是我国海洋科技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今世界,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海洋科技向大科学、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进入大联合、大协作、大区域研究阶段。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海洋产业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
国内外的新形势、新趋势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海洋科技发展进入快速提升阶段,迫切需要海洋科技加快实现从支撑为主向创新引领型转变,争取尽快使我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增强我国海洋能力拓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事业协调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 编 者
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名词解释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分为3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发展现状
10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初步进入协调发展时期,海洋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科技创新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海洋调查观测能力显著增强。海洋调查正向世界先进行列迈进,调查范围已从海岸带、近海拓展到三大洋和南、北极海域;海洋观测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发射了“海洋1B”卫星,投入使用了高频地波雷达、海底观测设备等,开始走向从空中、海面、水层到海底的立体综合观测阶段。
海洋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取得突破;攻克了一批海洋药物、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以及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潮汐能、波浪能发电技术开始示范运行,海上风能发电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
海洋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全国科技兴海技术支撑体系框架;沿海地区纷纷发布本地区科技兴海发展规划,国家、地方和企业形成了科技合力,建设了一批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壮大了一批海洋龙头企业,培植了一批海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海洋高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存在问题
▲ 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还不能满足增强海洋能力拓展的战略需求。
▲ 海洋调查探测仍然不足,重点区域的持续性调查和观测研究不够,海洋重大基础研究与生态系统研究不深。
▲ 海洋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不高,深海技术亟待突破,海洋高技术的引领作用和产业化水平仍较薄弱。
▲ 海洋科技资源利用仍需增强和优化,高层次创新团队和优秀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海洋科技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能力亟待提升。
目标
到2020年,我国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海洋科技研究体系及创新人才队伍,基本形成覆盖中国海、邻近海域及全球重要区域的环境服务保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整体实力满足增强我国海洋能力拓展、支撑海洋事业发展、保护和利用海洋的需要。
重点任务
▲ 强化海洋调查探测研究,提高海洋认知能力
▲ 突破海洋开发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发展海洋服务保障技术,促进深远海能力拓展
▲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研究,推进人海和谐发展
▲ 深化海洋管理技术,拓展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 健全海洋创新体系,优化海洋研发应用能力
▲ 完善科技基础条件,提升海洋自主创新能力
▲ 培养壮大人才队伍,增强海洋科技竞争能力
“数”说未来
60%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要由“十一五”的54.5%上升到“十二五”的60%。
30% 海洋开发技术自主化实现大发展,专利申请增长30%以上,专利授权增长35%以上,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
8% 科技论文数量比“十一五”增长8%以上,论文影响力显著提高。
300万吨 实现海水淡化规模日产300万吨目标,提高我国海水利用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8000吨级 建造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0000海里、设计破冰能力1.5米以上、防冻设计零下35℃以下环境温度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专家解读
科技创新是大海洋的概念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 温 泉
目前,我国大部分海洋科技是低水平的重复调查和研究,既没有达到前沿,也没有落到实处,处于所谓的集成创新的过程和支撑阶段,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科技去引领,在海洋经济社会体系下,海洋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而不仅仅是集成和支撑。因此,我国海洋科技要从支撑服务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在海洋领域,很多人并不知道具体的需求。进入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或修正过去的遗留问题上,或是对已获取的技术升级改造,而是需要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即创新引领。我国海洋科技是一个年轻的领域,基础薄弱。过去的习惯性做法是直接从海里获取资源,然后将其变成财富,而没有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能引导社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因此要注重创新,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海洋发展的大潮流中谋求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用最少的资源、最小的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这就需要引领。从集成、支撑,从引进消化逐渐转变成自主创新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新的科技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总体规划是大海洋的概念,不能单纯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去考虑,而要从社会经济体系的角度考虑对海洋的需求。要依靠科技,把全民的海洋意识都调动起来,将大科技的概念融合进来,把内陆地区和其他产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海洋。不仅要靠海洋科技自身的创新和突破来引领,还要靠与海洋领域接近的可以转变为海洋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来引领,加速海洋科技的发展。同时,还要建立新制度,构建新的政策和措施体系,否则海洋科技仍然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海洋科技发展是推动实现海洋强国的根本保障,而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从领域设计、方向设计、重大工程设计、人才培养、团队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到制度措施,甚至到投资机制都需要按照创新转型的要求来做。
我国海洋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我们缺乏扎扎实实做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不仅工艺水平相差很远,对科研机构的考核也偏离实际,科研环境受到污染,不利于创新。此外,我国海洋领域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人才很少。过去100年世界海洋领域有十几个重大发现和重要贡献,但基本看不见中国人的身影。要实现真正的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就要转变科研体制和机制,让最优秀的人才做最好的事情,创造出有英雄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科研环境。让最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做创新、做引领,让政策环境更有利于创新,改变考核指标体系,允许失败、允许畅想、允许创新,大胆走向世界前沿。
专家声音
▲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有利于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深远海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及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微生物开发等。
▲ 将深海工程和海洋运载工程提升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鼓励形成深远海技术装备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促进我国海洋开发不断向深远海拓展。
▲ 实施海洋高技术创新引领战略,建立并推进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海洋强国都明确提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战略,并在涉海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方面推进各具特色的成功实践。其中,挪威以高端海洋产业国际化竞争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加拿大的国家深海观测体系建设,都给我们诸多启示。
▲ 建立国家海洋(深远海)开发重大工程。学习借鉴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经验,围绕国家级海洋研究中心开展海洋开发重大工程,推动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以此为平台,推动涉海尤其是深远海开发系列化重大工程的建设。
▲ 强化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大人才团队建设。海洋科技的发展必须基于长远而稳定的海洋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战略,要继续并加大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学科建设投入,建立面向未来的尤其是关于深远海开发的海洋科学及学科体系,在敏感、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开发方面进行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人才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