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2日,首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此次论坛就制订未来10年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计划,适时成立中国—东盟海洋科研院所合作网络达成共识,初步确定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的国家。中国国家海洋局关于共同制订和实施《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未来十年行动计划:增强海洋知识、服务与创新》的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论坛紧密围绕海洋科技合作,以正式会议文件形式形成了4项成果:一是建议制订未来10年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计划,包括能力建设、服务及创新,以进一步促进海洋知识和政策的交流,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三是建议适时成立中国—东盟海洋科研院所合作网络,促进资源共享并深化国际合作;四是将分别在泰国、马来西亚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此外,与会各国就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与减灾系统、东南亚海洋濒危动物与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海洋污染与修复等合作内容也达成共识。
参加论坛的专家围绕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观测与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海洋经济与海洋政策等5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印度尼西亚海洋与渔业研究局代理局长艾哈迈德表示,东盟国家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与海洋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在海洋观测和预报等海洋领域的合作,提高东南亚地区防灾减灾的能力。
印尼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布迪在论坛上呼吁,东南亚地区应在海洋观测和监测、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制订共同的行动计划,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期待与中方开展合作。
据悉,近年来,中国国家海洋局与东盟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海洋合作机制,共同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合作已成为各方高层的共识。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导的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建设已经顺利开展3年,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越南、缅甸和柬埔寨在此次论坛上明确表态,愿意参加该项目。